集团公司为什么会出现
发布日期:2015-04-23浏览:1678
探究其原始的动因主要有四方面:
1、转投资——母公司账上利润转投子公司,合理避税
母公司帐上的利润直接要分配的话,要交高额所得税,在中国所得税是非常高的。如果转投到子公司里去,通过合理的避税手段(例如合资),就可以获得三免两减半等效应。再加上去投资的时候,当地政府会便宜地把土地、各种资源进行补贴。集团不仅把钱投出去,获得几年的税务优惠,同另外还可以通过投资,赚取很多资产上的收益,最终收益合理的回到集团股东手里,同时税收却规避掉不少。集团同样的钱,在子公司里却可以获得更多的资产。这是中国出现这么多子集团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。反观欧洲,为什么很多集团化的现象不严重呢,因为欧洲集团所得税这一块,事实上不高,所以这些企业没有狂放转投资的积极性。虽说欧洲国家高福利,高所得税,但是他们的税收方面卡得非常严,也就是说转投资的时候,并不能占到便宜,无法获得转投资的收益,所以干脆就没有转投资的积极性。
转投资的积极性必须这两个条件,缺一不可。一个所得税要非常高;另一个是在其它落后地区或新兴地区投资的时候,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。有这两个条件的话,集团才会积极周转投资。所以全球集团化最高的地方,一个是俄罗斯,一个是中国。客观上说,金砖四国都有这个倾向,墨西哥首富就是超多元化的一个集团,巴西亦是如此,巴西集团多如牛毛,阿根廷也有众多集团,都是由于以上原因。
2、跨地域——当地要求单独建立一个公司,由此获得优惠政策
每当集团跨地域,走到当地去,当地政府一定要求在当地注册一个公司,因为现在考核官员一个很重要的是招商引资和GDP,所以政府一定核算集团在当地进来了多少钱,今年吸引投资多少个亿,由此导致集团进行跨地域运作,必须要在当地重新设立公司,不管有没有实际价值,必然要执行。这也促使中国的集团企业大批量的出现。
3、跨行业——不同行业,条件不同,独立设置公司才能较好运营。
跨行业经营,因为不同行业资质要求不同,准入门槛不同,财税要求不同,核算方式不同,薪酬水准不同,所以集团发现独立设置子公司才能更好地评价运行。有些子公司风险特别大,银行不给贷款,而另一些公司银行给发放贷款,例如建筑行业现在去贷款,银行是支持的,房地产却不让贷款,所以很多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建筑子公司,用建筑子公司去贷款,获得了比较好的效应。跨行业经营是集团多元化的必要条件,也是促使集团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。,
4、跨体制——体制不同,催生出现不同目的的子公司。
很多公司控股参股不同,上市非上市不同,促使它催生了不同目的的子公司(简单的说,如果吸引了一个科学家,让他拿死工资,科学家肯定不干,所以就给科学家搞个股权,把他的知识、关系搞个股权,我成立一家公司,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他价值最大化)。集团和外国公司成立公司,可以把体制牌打得更活;和民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,也可以把体制牌打得更活。所以很多企业慢慢地跨体制运作,一旦跨体制了以后,集团不由自主地要设合资公司,因为不可以在自己公司里合资,对方也不会答应。
同时有很多公司在合资的时候,也是利用体制的混合,来对其它人形成制约,比如说日钢,面对山东钢铁要把它并购,它干脆既搞合资又搞上市,因为如果纯粹是个民营企业,山东钢铁作为山东省的第一大国有企业要来并购,同时日钢当时设立钢厂的时候,环评手续没过关,所以国企来欺负时很容易欺负。现在境外引入了一个投资者,并购过程中境外投资者会发出声音,抗议政府商务不透明等障碍,使得山钢不敢过多干预,同时日钢自身还是个上市公司,双重阻碍,这样能保护企业的安全,也是跨体制的优势。
这四个因素最终导致一个母公司旗下子公司,分公司越来越多,往往不知不觉变成集团。所以这些动因,事实上是分别处在社会机体不同的主流之上,但最后合成了同一个方向,那就是促使集团的产生,而且还不知不觉层次越来越多,体量越来越大,开枝散叶,到最后往往控制不住,进而失败,崩溃。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去管理这个过程呢,因为一旦集团这个发动机烧热以后,事实上集团的高管层往往也会失控,各个子公司不约而同的找好的项目、结交关系,当地政府鼓励集团发展,刚开始甚至给很多的优惠政策,使得大家的贪婪战胜了警戒心。到最后所有的孙公司、重孙公司不断地找投资项目,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往外扩张的时候,集团才发现自身不知不觉被野心绑架,被发展绑架了。极少有一些集团的高管层可以很清醒认识到,现在需要降低速度,然而身边的人不乐意、集团文化不容许、银行不容许、合作伙伴不甘心情愿,关键是现在领导层的社会地位不容许往下走。所以这就是作为一个集团,它存在的最大悲哀。集团存在是个社会现象,它不是个人的意愿,到最后,任何个人都无法阻止其发展,就好象我们没办法把自己坐着的椅子抬起来一样,自身在系统当中被系统决定,而无法超越这个系统。
1、转投资——母公司账上利润转投子公司,合理避税
母公司帐上的利润直接要分配的话,要交高额所得税,在中国所得税是非常高的。如果转投到子公司里去,通过合理的避税手段(例如合资),就可以获得三免两减半等效应。再加上去投资的时候,当地政府会便宜地把土地、各种资源进行补贴。集团不仅把钱投出去,获得几年的税务优惠,同另外还可以通过投资,赚取很多资产上的收益,最终收益合理的回到集团股东手里,同时税收却规避掉不少。集团同样的钱,在子公司里却可以获得更多的资产。这是中国出现这么多子集团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。反观欧洲,为什么很多集团化的现象不严重呢,因为欧洲集团所得税这一块,事实上不高,所以这些企业没有狂放转投资的积极性。虽说欧洲国家高福利,高所得税,但是他们的税收方面卡得非常严,也就是说转投资的时候,并不能占到便宜,无法获得转投资的收益,所以干脆就没有转投资的积极性。
转投资的积极性必须这两个条件,缺一不可。一个所得税要非常高;另一个是在其它落后地区或新兴地区投资的时候,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。有这两个条件的话,集团才会积极周转投资。所以全球集团化最高的地方,一个是俄罗斯,一个是中国。客观上说,金砖四国都有这个倾向,墨西哥首富就是超多元化的一个集团,巴西亦是如此,巴西集团多如牛毛,阿根廷也有众多集团,都是由于以上原因。
2、跨地域——当地要求单独建立一个公司,由此获得优惠政策
每当集团跨地域,走到当地去,当地政府一定要求在当地注册一个公司,因为现在考核官员一个很重要的是招商引资和GDP,所以政府一定核算集团在当地进来了多少钱,今年吸引投资多少个亿,由此导致集团进行跨地域运作,必须要在当地重新设立公司,不管有没有实际价值,必然要执行。这也促使中国的集团企业大批量的出现。
3、跨行业——不同行业,条件不同,独立设置公司才能较好运营。
跨行业经营,因为不同行业资质要求不同,准入门槛不同,财税要求不同,核算方式不同,薪酬水准不同,所以集团发现独立设置子公司才能更好地评价运行。有些子公司风险特别大,银行不给贷款,而另一些公司银行给发放贷款,例如建筑行业现在去贷款,银行是支持的,房地产却不让贷款,所以很多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建筑子公司,用建筑子公司去贷款,获得了比较好的效应。跨行业经营是集团多元化的必要条件,也是促使集团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。,
4、跨体制——体制不同,催生出现不同目的的子公司。
很多公司控股参股不同,上市非上市不同,促使它催生了不同目的的子公司(简单的说,如果吸引了一个科学家,让他拿死工资,科学家肯定不干,所以就给科学家搞个股权,把他的知识、关系搞个股权,我成立一家公司,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他价值最大化)。集团和外国公司成立公司,可以把体制牌打得更活;和民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,也可以把体制牌打得更活。所以很多企业慢慢地跨体制运作,一旦跨体制了以后,集团不由自主地要设合资公司,因为不可以在自己公司里合资,对方也不会答应。
同时有很多公司在合资的时候,也是利用体制的混合,来对其它人形成制约,比如说日钢,面对山东钢铁要把它并购,它干脆既搞合资又搞上市,因为如果纯粹是个民营企业,山东钢铁作为山东省的第一大国有企业要来并购,同时日钢当时设立钢厂的时候,环评手续没过关,所以国企来欺负时很容易欺负。现在境外引入了一个投资者,并购过程中境外投资者会发出声音,抗议政府商务不透明等障碍,使得山钢不敢过多干预,同时日钢自身还是个上市公司,双重阻碍,这样能保护企业的安全,也是跨体制的优势。
这四个因素最终导致一个母公司旗下子公司,分公司越来越多,往往不知不觉变成集团。所以这些动因,事实上是分别处在社会机体不同的主流之上,但最后合成了同一个方向,那就是促使集团的产生,而且还不知不觉层次越来越多,体量越来越大,开枝散叶,到最后往往控制不住,进而失败,崩溃。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去管理这个过程呢,因为一旦集团这个发动机烧热以后,事实上集团的高管层往往也会失控,各个子公司不约而同的找好的项目、结交关系,当地政府鼓励集团发展,刚开始甚至给很多的优惠政策,使得大家的贪婪战胜了警戒心。到最后所有的孙公司、重孙公司不断地找投资项目,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往外扩张的时候,集团才发现自身不知不觉被野心绑架,被发展绑架了。极少有一些集团的高管层可以很清醒认识到,现在需要降低速度,然而身边的人不乐意、集团文化不容许、银行不容许、合作伙伴不甘心情愿,关键是现在领导层的社会地位不容许往下走。所以这就是作为一个集团,它存在的最大悲哀。集团存在是个社会现象,它不是个人的意愿,到最后,任何个人都无法阻止其发展,就好象我们没办法把自己坐着的椅子抬起来一样,自身在系统当中被系统决定,而无法超越这个系统。